崇法、尚信、守正、求真

一个“90后”公证员的责任与担当——王森玉同志先进事迹

发布日期:2020-01-08

  王森玉,女,29岁,大学本科,2013年6月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法学专业,2014年4月进入成都公证处,现为成都公证处证据保全部公证员。待人真诚、踏实肯干—这是王森玉给大多数人留下的印象,这个看似其貌不扬,平淡无奇的姑娘,抬头举手间,尽显公证员的“大美”芳华,让我们随时光倒流,去领略她凡而不同的魅力。


1578468040251590.jpg


  不畏伤痛,工作是心中第一位

  10月24日下午6点一刻,王森玉在完成一天的工作后,与同事马不停蹄地从成都赶往眉山,为即将在第二天凌晨办理的成都市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现场证据保全公证做准备。在酒店短暂休息了两个小时,25日凌晨3点多,她们便抵达当地某鱼苗公司,对成都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鱼苗公司工作人员装运此次增殖放流鱼苗的过程进行现场保全。然而,意外总是发生在一瞬间,就在早上7点多,两车鱼苗通过高速运送回蓉途中,两名公证人员所乘车辆发生爆胎,导致车辆侧滑,造成车祸,系着安全带的王森玉,还是未能有幸避免受伤。经救治诊断,王森玉腰椎骨折、脸部严重擦伤。

  据与王森玉同行的同事回忆,车祸发生后,王森玉被卡在车里不能动弹。当她被众人合力挪出车外,倚靠在车来车往的高速路旁,她才从惊恐失措和剧烈疼痛中清醒过来,然而,清醒过来的她,不是去顾及自己的伤情和安危,而是担心那两车鲜活的数以百万计的鱼苗,倘若鱼苗不及时放流,就会因缺氧而死亡,进而给国家财产造成损失。她来不及处理自己的伤口,哪怕是擦一擦,而是迅速地找到电话请求支援。电话接通的一瞬间,她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带着哭腔说道:“钟部长,我们出车祸了请求增援......”钟小波,即王森玉所在部门的副部长。他接到电话后,第一时间向处领导汇报情况,并与同事迅速赶往现场接力保全工作,继续王森玉未完成的工作。在送医途中,王森玉始终担心的不是自己,反复电话联系同事确认:“两车鱼苗怎么样了?增殖流放活动有没有被耽误?”在得知同事已赶赴现场,保全工作顺利完成时,她才平静了下来,怯生生地问身边的急救护士:“我是不是毁容了?脸上会不会留疤?我的宝宝还会认出我来吗?”一阵哭笑不得的背后,是她经历大难之后的乐观,是她娇小身躯里由内而外散发的坚强。 

  爱岗敬业,勤勉自律是人生信条

  每份成长的历程,总是艰辛。王森玉,也不例外。那是5年前,她刚从学校毕业不久,即进入成都公证处工作。因工作需要,她被派往天府新区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公证服务窗口,主要负责前台接待和咨询服务相关工作。每天上下班的近2个小时车程,她在地铁、公交上辗转换乘。或许大家会说,这又有什么呢?在大成都工作,谁的1-2小时不是在路上呢?而王森玉的“标杆”之处在于,她即使每天通勤时长近2小时,却每天提前30分钟到岗,提前做好全天工作安排,每天延迟半小时下班,全面梳理总结一天的繁杂事务,这样的每一天,是四季风雨无阻,是一天也没有落下。

  了解服务窗口性质的人都知道,窗口人员比后台工作人员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需要热情、耐心、细致,需要日复一日的坚守。而王森玉,就在平凡的前台服务窗口,用心做好指引服务工作,她的这份认真、这份专注、这份踏实,让所有在这个窗口轮值的公证员对她的工作都深表认可。2015年,她获评成都公证处2015年先进个人。记得在她的获奖感言中她提到“简单,不等于容易”一句话,这是她对天府新区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公证服务窗口工作的深刻认识。

  在单位的培养和个人的奋发进取下,2016年12月,王森玉成长为了一名具有执业资格的公证员。自此,她接受安排,到证据保全部进行工作。新的岗位也就意味着一切又要从头开始。她没有退缩,而是迅速地融入,用青春活力书写奋斗的篇章。工作中,除了吃透法律条文,她总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8小时内,随时保持对工作的热情,雷厉风行、果敢坚决;8小时外,随时加紧不断充电,能量积蓄、知行合一。回顾这三年多的历程,她从最初办理业务时的紧张与生涩到现在的熟练且专业,成长迅速、成绩显著。这一路的掌声和赞美声,是她对工作所有付出最直接的褒奖、最美好的反馈。成为公证员的近三年时间里,她为无数企事业单位和当事人提供了优质的公证服务,经常收到当事人口头和书面的表扬,也收获了领导的信任、同事的赞赏。

  时光荏苒,做初心不改的公证人

  学生时代,王森玉的梦想就是能够从事法律职业,要么身着法袍一身正气,要么成为律师维护正义,那时的她还不了解公证这个行业。当她深入接触公证这个行业后,她明白,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不是只有成为法官、律师才能做到,成为一名优秀的公证员同样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一直以来,我都清楚地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既然选择了这一行,就要忠诚于这一行,专注于这一行,才能真正从中有所获得。”这个信念激励着她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前进。在成都公证处工作的五年时间里,王森玉经历了一次次的成长和蜕变,在工作中,从初入社会的懵懂混沌到逐步走入正轨;在生活上,也完成了从为人子女到为人妻,再到为人母的角色转变,但万变之中唯一不变的,就是那颗用责任与担当坚守的初心。

  良好教育,塑造优秀人格品性

  聂圣哲先生说过:“优秀是教出来的,家庭教育尤为重要。”王森玉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父母都是为人有操守、做事有担当、心怀感恩的人,在父母的熏陶下,她不自觉地把他们当作榜样。“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有始有终,决不能半途而废。”这是王森玉母亲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成为她自己人生的座右铭,无论是在学习中、工作中她也始终这样坚持着。对于王森玉而言,家庭的教育只是她成长的基石,进入成都公证处才是她成长的开始。在这个大家庭里,她看到了该处以“培育有思想的公证员,建设有灵魂的公证处”为文化理念,始终立足本职工作,以当事人需求为先,不断创新举措、勇担责任,真情为当事人服务;处领导以身作责、言传身教;同事之间相互支持、团结协作,这些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激励着她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同时,也锻造出她勇于负责敢于担当的优秀品格。正因如此,在发生危险的情况下,她忘记了自己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的多重身份,恪守公证职业道德,把岗位职责放在第一位,坚持诚信为民、履职尽责的公证品格,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90后”公证员的担当与责任。